雷鋒是時代的楷模,雷鋒精神是永恒的。半個世紀過去了,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,我們身邊不斷涌現了無數學習雷鋒的榜樣。他們或以無私的奉獻,或以平凡的感動,或以正義的力量,或以執(zhí)著的堅守,一次次溫暖人心,一次次感動社會,照亮了新時代的文明星空,造就了這座城市的文明之魂。
3月2日,在宣化區(qū)塔村鄉(xiāng)西莊子村,張家口農商銀行洋河新區(qū)支行行長白文龍正在搬送蔬菜和蛋奶。每周末,他都與宣化區(qū)公益愛心促進會的成員們免費為開設的10個愛心敬老互助食堂提供食材和物資,惠及宣化區(qū)、懷安縣轄內的186位高齡獨居老人和殘疾人。他多年來參與資助宣化小小燭光公益促進會、愛心公益促進會、藍天救援隊開展的近15個助學助老小組以及助老愛心食堂,為孤寡老人和困難學子累計捐款捐物10萬余元,志愿服務時長達到17000余小時。
新時代的“雷鋒”,涌現在各行各業(yè)——工業(yè)路派出所輔警甄志杰,不顧自身安危,初春凌晨獨自縱身跳下冰冷河水,勇救兩名落水者;組織成立康??h遺鷗保護協會的麻喜榮,自費組建野生動物救助站,免費治療受傷鳥類,目前已救助救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、金雕等800余只;張北縣中醫(yī)院內一科主任段昕從醫(yī)20年,雖自身殘疾但時刻牢記作為一名醫(yī)生的責任與擔當,治愈了成百上千位患者;隆冬時節(jié)的深夜,醫(yī)學院學生王雪穎在沽源縣九連城鎮(zhèn)發(fā)現一名老人突然倒地,她積極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,持續(xù)急救10多分鐘,老人終于恢復意識……
廣袤的田連阡陌,綿延的桑洋河水,孕育了張垣兒女特有的精神風貌和道德品格。生活中的不經意善舉、平凡崗位上的堅守敬業(yè)、鄰里之間的點滴關愛……匯聚成新時代暖流,讓雷鋒精神有了更多的種子,有了更好的土壤,播撒到更廣闊的大地。
記者 臧波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